找到相关内容280篇,用时4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现实的问题和佛教的发展

    按照太虚大师的看法,虽然也与“人生’’挂钩,究其实,却是“的佛教”和“鬼的佛教”。太虚大师说:“向来学佛法的,以为只要的时候好,同时也要死了以后好”,“重在离开人世的精神;但后不灭的精神,具体的说即为灵魂,更具体的说则为神鬼”。  与这样一种“重在离开人世”的“的佛教”和“鬼的佛教”相区别,太虚法师提出了“人间佛教”;在这种“人间佛教”看来:“若要死好,只要生好;若要作好鬼,只要作...

    郑 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24262971.html
  • 如何把佛法发挥于企业经营之探讨

    潜力?  沈居士:我刚刚讲过,我内人居和如对佛法的体验比我深。学佛的人,或可以说每一个人,都挺关心的情况,总希望安安稳稳,很愉快,头脑很清楚。我内人临终前生骨癌,我很担心,因为癌症很痛,尤其是...我们一谈到宗教信仰问题,她就对我讲:“你们呀!(她那时叫“你们”,这个“你们”是指我、张澄基、陈健民这几个朋友。)老是咬又嚼字,只会讲不会做。你看基督教,教理讲很少,但是他们办医院呀,办学校呀,做了...

    沈家桢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1266189.html
  • 董其昌和南北宗论(1)

    璋的官而被腰斩,太惨。贵溪儒生夏伯启叔侄俩,因不做明朝的官,被朱元璋抓到南京,又押回原籍处死,没收家产。像这样的文人被朱元璋杀死者颇多。传说朱元璋建国初,“火焚庆功楼”,除了徐达一人外,所有的功臣...,结穴于董华亭,文、沈诸君子虽噪有时名,不得不望而泣下。”  然而,静过火就是,柔过火就是软,凡事盛极则亦衰之始。所以静美和柔美的观照在董其昌画中达到了最高境地后,同时,萎靡的风气也就开始了。 ...

    陈传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15666278.html
  • 印光大师论念佛与名号功德

    (复陈飞青居士书)  三  念佛一法,唯下狂妄之见者,方能得益。任凭智同圣人,当悉置之度外,将此一句佛号,当做本命元辰,誓求往生。纵令以见逼,令其改辙,亦不可得。如此方才算是聪明人,方才能实益...着魔。凡着魔者,皆由躁妄之心所致耳。佛法要义,在无执着心。若预先存一执着种种境界利益之心,便含魔胎。若心中空空洞洞,除一句佛外,别无一念可得,则庶可有矣。(复明道法师书)  十四  修净业人,以...

    印光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1667015.html
  • 解读佛教文化:唐代佛教(2)

    禅宗中某些人都向往净土,希望生西方,净土影响之广泛,即此可见。  有西方净土、有天上净土(弥勒净土),此外,还有东方净土,这个净土名叫净琉璃,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。东方净土与西方条件相同,并无高低...往生虚幻的净土,并不安静,宗教是这样狡猾的怪物,人中了它的毒,自己成为被愚弄者,同时又是愚弄者,自己愚弄自己,一直到还不知谁愚弄谁,宗教都是利用人的贪欲,进行威胁利诱,求生净土享受极乐,就是一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4568851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论纲

    。中国人对佛教因果报应论所持的怀疑主要有两点:一是现实生活中存 在着有目共睹的善人祸、恶人福的非报应现象,即理论与现实相矛盾;二是认为 人后形体与精神俱灭,没有承受报应的不灭的灵魂。东晋的佛学...,名誉远闻,生天,终成佛道。不知恩者甚于畜生也”④。足见中国佛教对报恩的重视。中国佛教强调四恩:父母恩、众生恩、国土恩和佛、法、僧三宝恩。父母有生身长养之恩;国土有使人有所依附之恩;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869069.html
  • 宗教命题的真理问题——宗教体验基础上的宗教多元论

    年岁渐长,也经历了一些事,对这些教义有了一种较深的印证,对佛教真理因此深信不疑。而他的一位朋友则信基督教,也曾有极深的人生亲证,比如体验过圣灵救生的大爱。这二人是否就应该否认对方所信为假而肯定自己...incommensurable),因此将二者“调和”起来的企图是一个根本的哲学错误,是范畴错误,就跟认为思想有颜色或味道一样。宗教语言并没有科学含义,科学语言也没有宗教含义。可谓“二者老不相往来”。既然“...

    周伟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94769193.html
  • 现代著名佛学家——王恩洋先生的一生

    佛法以送余生。”王开导朱说:“学佛不应如此消极,我们不但生应精神,尤须精神,菩萨悲心大愿,世世代代无穷无尽,入地狱以度众生尚可为,岂能以自度自了为宗旨耶?”朱闻言振奋,自谓于佛法正愿云云。王氏还...汉代之汉安县)。其父王思敏初为塾师,后从商,正直诚信,被推为族长。他公正廉明,不谋私利,平讼息怨,甚人心;虽淡于交游,然亦不迕于世;敬慎寡欲,终生如一。其母张氏,性情和顺,恪守妇德,心地慈悲,敬老恤贫...

    李豫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5069623.html
  • 民族脊梁的千古传奇

    玄奘和从人不得不冒着严寒在崎岖的山路间行走,休息时则悬釜而炊,席雪而卧。就这样走了整整七天,才走出雪山。然而这时,随从中已有10来人冻馁而,马匹更多。   走出雪山,玄奘一行来到今吉尔吉斯斯坦...摧残,僧众四处离散。玄奘看到形势不妙,便对二兄长捷说:“这里虽然是父母生养我们的地方,但战火纷飞,一片丧乱,怎能够在这里等呢?现在唐主据有长安,天下人都去投奔他了,我们也去那里吧。”长捷同意,他们便...

    薛克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2070068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伦理及其哲学基础

    大悲之根本,开善业之初门,人所爱敬,名誉远闻,生天,终成佛道。不知恩者甚于畜生也」。[9]足见中国佛教对报恩的重视。中国佛教强调四恩:父母恩、众生恩、国土恩和佛、法、僧三宝恩。父母有生身长养之恩 ...通过「三报」和神不灭论从理论上强化伦理价值与因果报应的统一性。中国人对佛教因果报应说所持的怀疑主要有二点:一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有目共睹的善人祸,恶人福的不公正现象,即理论与现实相矛盾;二是认为人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4071302.html